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1-21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约和问题进行分析,从目标、程序、范围、内容、理念、技术六大方面提出规划编制改善升级建议,以期能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地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更高层次,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1]。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作总纲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站在更高角度,响应十九大精神,从目标、程序、范围、内容等方面主动思考,探寻构建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的有效方式。
推荐期刊:《园林科技》主要以园林植物、园林生态、植物营养、养护管理、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文化、科技动态、信息报道为主园林内容详确、概念新奇、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背景
2004年9月,原建设部提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号召,经过多个全国试点建设的漫长摸索,2016年1月,住建部公布命名第一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10月,住建部出台《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对原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强化了国家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对促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抓手作用[2]。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约及问题
2.1处于总规和控规之间的专项规划
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编制时间一般在总规批准之后,绿地骨架的布局受制于总体规划,而在大多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地区,都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这又导致了具体绿地空间落地上受制于控规地块,且《城乡规划法》中并没有给予专项规划一个法定地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处理得好可以做到承上启下,在具体层面落实总规,在宏观层面协调控规,处理得不好也可能存在于总规和控规夹缝中的尴尬地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刻板执行编制纲要
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编制纲要)为原建设部2002年发布版本,其出台已经过去了16年,虽然目前主要内容仍然适用,但对该纲要不予思考的刻板执行,不依据城市特点和生态保护建设要求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扩充,将难以指导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淤国内所有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基本依据编制纲要的同一套标准和体系,容易导致忽略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地域文化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于编制纲要对绿线内容和深度的不明确,导致部分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没有绿线图则内容,与相关规定要求不符,也缺乏操作性和落地性,管控指导意义不强。
2.3中心城区外围的规划缺失
根据编制纲要,我国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为中心城区和市域两个层级。受到目前我国行政体制及资料收集分析难度的限制,市域层级的规划内容往往流于形式,规划控制重点一般都是中心城区内的各类绿地,但是,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必须依托外围城乡空间共同解决。市域层次的管控体制无力和中心城区的管控效力有限,导致中心城区外围绿地的规划与管理工作无法实施、城区近郊的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无序扩张。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引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升级”
3.1目标升级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并非简单的数据增加,而是逐渐向绿地均衡分布、绿地品质提升等方面转变,有资格申报的地区表明城市绿化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园林绿地建设工作的重点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景观和绿量的改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也应该升级为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完整的城乡绿地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促进改善人居环境的功能,最终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愿景[3]。
3.2程序升级
2011年,住建部开展总规改革研究工作,之后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试点,其中长沙等城市在试点工作中,采用了专项规划编制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步进行的方式,在总规纲要阶段进行综合协调,在总规成果阶段深化专项规划的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4]。2017年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开展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将过去被动的落实转变为主动的提前介入,与总规“联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程序改革势在必行。
3.3范围升级
中心城区外围的城乡绿地空间辽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
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范围急需扩大到包括了“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的城市规划区。淤城乡绿地系统是一个互动而紧密联系的整体,只有将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城乡绿地统筹规划,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才有落脚点,扩大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范围有充足的必要性。于《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带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契机,而随着新的自然资源部的组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在体制上变得可能,从而进一步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整个绿地生态管控规划增加了可行性。
3.4内容升级
3.4.1根据城市特点制定编制框架和内容
纵观首批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七个城市,有成为生态修复典范的老工业城市徐州,有以生态宜居理念建设的新型城市珠海,还有文化底蕴深厚、不断完善改造和提升品质的历史名城苏州,每个城市都是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具备典型可推介的经验。找准城市特色,探索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地域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是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功案例的共性[5]。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大胆扩充丰富内容,根据不同城市大小、类型、特色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编制框架及内容。
3.4.2增加绿线划定内容
虽然研究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各种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强调,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始终是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进而使它们形成系统。从规划实施来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确定的各类绿地,只有明确具体的坐标定位,才能让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层面按照“绿线”进行严格管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在绿地系统这个层次明确要求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的绿线,《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则在总规阶段增加了规划区非建设用地内生态控制线的划定。结合以上文件内容及城乡规划体系,在城市绿地系统编制中对大型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规划区非建设用地内其它绿地划定绿线应该是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意义的。
3.5理念升级
新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增加了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生态修复、城市绿道、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样应该与时俱进,落实国家要求,响应中央政策。但应该警惕的是,理念的升级并不是将各种最新理念盲目堆砌,硬塞进绿地系统文本说明书中。在平原城市大谈山体修复,在降雨量小的城市推行海绵城市理念,都是为了迎合先进的理念在绿地系统上强加噱头,是不可取的[6]。挖掘城市内涵,突出城市特质,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园林建设道路,运用合适自己的先进理念进行合理规划,借助依托前沿理论来帮助城市生态建设,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园林建设亮点。
3.6技术升级进
行遥感评价和建立运行有效的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申报必要条件和重要考核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应该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以上两项工作成果:一方面将遥感评价结果结合基础资料收集和地面普查工作,形成多来源、高精度的基础数据,为规划编制提供更加科学而客观的决策依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依托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开展园林绿地动态评价和管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区园林绿化各项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够给规划编制提供全面、可视且便于查阅利用的园林绿化项目管理基础数据,并能对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管控。
4结语
随着全国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许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地区均面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工作,新的发展理念和园林建设形势给修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积极思考、努力创新、全面升级才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而这项工作不仅影响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败,更重要的是关乎城市园林绿化和人居环境改善。希望本文能给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地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座谈会上的讲话[C].201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8.
[3]张云路,关海莉,李雄.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J].中国园林,2017,33(2):71~77.
[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总报告课题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创新思路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s2):84~89.
[5]秦海燕,汤晓敏.苏南滨江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7,35(2):25~31.
[6]张皓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挑战与展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编制及成功案例的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6(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