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8-12-13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履行高等教育使命的主体,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高校师德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健全、个别教师自身素养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据此,提出了完善评价制度、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尊师重教良好环境,提高自身修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培养人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1]。高等教育处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
推荐期刊:《当代教师教育》主要围绕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选题、策划、组稿以及出版和发行工作。反映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观点、新信息和新方法。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2]。它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教化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监督作用[3]。
高校教师是履行高等教育使命的主体,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4]。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功能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一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教师师德的本质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5]。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应包括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两个方面。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高校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引路人,其作用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内涵应更为丰富。
从教学科研责任看,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能够完全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广博的通用知识和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与此相适应,大学教师承担的首要职责就是教育职责。要能胜任这一职责,要求每一位大学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拥有对某一学科的丰富知识并且业务精通,可以说是高校师德建设最基本的层面。
从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看,高校教师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努力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育人,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国大学绝大部分为寄宿制,大学生在校时间远远超过在校外的时间,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不仅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也学习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的品格影响甚至会辐射学生的一生。因此高尚的人格、端正的品行应该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另一个基本层面。
三、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师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拼搏意识,事业心和进取心强,希望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多数人恪尽职守,注重自身的师表形象,乐于教书育人[6]。总体上,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职业操守、专业素质、教学科研水平等都比较高,基本符合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
虽然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因素的制约,部分高校教师的信仰、观念、价值追求出现新的变化,有的甚至发生矛盾与冲突,极少数教师的师德素养与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不安心本职工作,业务荒废;缺乏育人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淡漠,信仰缺失;还有的教师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不善于沟通和合作;甚至有些教师出现道德失范,以权谋私,等等。这些问题虽非普遍现象,但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蔓延性,严重危害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高校存在师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发展市场经济有助于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然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离不开道德基础和主体道德精神的支持[7]。社会的快速变迁,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都发生了重大变化[8]。如果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则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冲击下,许多高校教师单纯用市场化的规则对自身价值进行权衡和重新定位,仅仅以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以及创造经济价值的高低作为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志,商业化气息浓厚,拜金主义思想严重[9]。
(二)部分高校师德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近年,随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大高校的师德建设与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高校教师师德培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日即能完成,高校多年以来形成的“重智轻德”现象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彻底扭转,高校德育工作重点不合理、激励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10]。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只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在个别地方,科研业绩似乎成为判断高校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聘用教师也好,引进人才也罢,都以“科研能力”为主,科研成为聘用或引进的绝对优先条件,对教师的品德修养等方面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道德素养、师表示范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使得有些高校在日常年度考核,尤其是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学历这些硬性指标,而个人的工作态度、育人实绩、师德师风这些软指标,很少也很难被人们所关注。这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思想;重教书,轻育人;重物质,轻道德”的风气,导致其价值取向“泛功利化”[11]。
(三)个别高校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高校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仅仅是应付了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师德培育的重要性。加之当前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逐渐加大。比如,许多高校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科研压力,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均刚刚起步,经济基础薄弱,家庭负担重,存在一定的经济困难。面对上述种种压力与困扰,如果教师个人缺乏自我束缚力和提高修养的自觉意识,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物质与精神、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工作与家庭等关系,就很难做到潜心问道,钻研业务,精心施教,勤于育人。
五、强化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评价制度,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基本的人格要求基础之上,高校教师还应满足教师的职业标准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转变观念,明确师德建设目标,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要深刻认识师德建设在高校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
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有效推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包括考评体系、约束制度、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改革现在的教师考评体系,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价机制。各高校要按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循系统性、层次性、适宜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规范和评价标准,使得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约束机制、强化监督制度。对师德失范者用刚性制度予以约束和规范。高校教师有师德禁行行为的,师德考核不合格,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分,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再次,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鼓舞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12]。
(二)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尊师重教良好环境
强化师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育,增强以身立教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爱国守法的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依法从教的水平和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13]。加强高校校风建设,组织开展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模范和典型,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把各项尊师重教的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加大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为师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舆论保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同时,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为教师构建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归属感。
(三)提高自身修养,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政治观念和思想觉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爱岗敬业,坚决杜绝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好课堂讲坛,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不懈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95后、0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强、需求也更多。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各种渠道学习、用不同方法学习、向所有人学习,使自己始终处于不断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最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才能胜任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高连歌.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分析与策略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96.
[2]任耘.高校师德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四川21所高校为例[J].素质教育论坛,2007(12):119-120.
[3]乔云霞,张蕙.高校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EB/OL].http:www.bjjygh.com,2009-12-9.
[4]陈志刚,刘莉平.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6):97-100.
[5]侯文丽.新一代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浅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4):32-33.
[6]王佩.浅谈工会在促进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09(1):63-64.
[7]叶青.现阶段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及解决途径[EB/OL].http:wenku.baidu.com,2011.
[8]朱梅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32-33.
[9]周燕琳.对高校师德缺失现象的冷思考[J].发展,2009(11):59-60.
[10]吴国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3(9):278-279.
[11]郭鹏,于广明.论高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J].中国冶金教育,2006(5):44-46.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6-12.
[13]刘朝云.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5(3):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