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9-27所属栏目:综合论文
摘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过程,二者的主次关系讨论各有论述,但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城市规划必然需要良好的建筑设计,而良好建筑设计的展现必然也需要基本有效的城市规划,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我国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展开城市化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探讨,并具体研究具体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认为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实现地区化,既有特点又有共性,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保障人文传承。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重要性
国家统计局披露,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57.35%,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8116万人,年均增加2029万人。城镇化成为主要的运动方向,相应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成为关键。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
1.二者各有独立性
在分析二者特性之前,笔者认为应该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区别分析。"城市规划"属于综合性单位,其经过专业性人员的反复论证对未来极强的预见性,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有效建设的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
从二者的定义看二者各有其独立性,城市规划重于未来,重于整体,重于集团建构;而建筑设计重于个体,重于细节,重典型刻画,彼此之间各有特点,城市规划属于群中心工程的预见属于公共规划的重要方面而建筑设计考虑的更多的是个人意愿对于群体性规划的其并不视之为重点。
2.建筑设计服务于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虽然有区别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联系。首先就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建筑设计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城市规划,其基本的意义在于城市规划属于群体性构建过程在建构完成后对于建筑设计实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比如江南水乡城镇规划完成后对于一部分钢筋混凝土建筑设计限制就会现象出来,水乡周庄不可能大量建设高楼大厦就是这样的道理。由此建筑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该城市城市规划的指引方向避免出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不相符合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就意味着突兀的设计失败,不但破坏原有的城市规划还可能造成城市规划中原有的服务功能,造成其存在的群体性规划中的群体性服务功能失序甚至于功能失范。
3.城市规划需要建筑设计来表现
城市规划也不是凭空完成的,企业需要建筑设计来进行相应的完善与补充。单纯的城市规划属于,平面设计范畴,在此范畴中设计者将设计到的各种情况,安排到图纸之中,然而图纸毕竟是单纯的图纸,要实现整体的设计规划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实现相应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服务设施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设计有一定的差异为此更能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公用的状态。建筑设计在此过程中把城市规划变成了实际,尤其是一些关键点的基础设施设置在建筑设计中要典型,在典型中实现城市规划特点的特定构型,以此构型完成城市规划对社会意义的建构。
二、我国现实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情况
1.普遍受到西方设计影响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普遍受到西方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欧美风格占据了近代城市设计的主流,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苏式设计占据的主流,改革开放之后西方近现代设计风格又逐渐占据主流。在现在的中国城市设计中大部分属于西方设计的产物,大到北上广城市设计小到小县城的城市化风格都有欧美文化的印记,高楼林立钢筋混凝土设计成为其基本的特点。深层次而言,这是设计文化受到的影响,东西方设计文化存在差异,西方注重石质建筑设计而东方设计过程中大多属于砖木结构,在近代设计思想发展过程中混凝土建筑更适应于工业时代的建筑相应的城市规划自然也是适应于工业时代的城市规划。西方的设计思想相较于东方而言较于简约,在现当代的设计中西方设计的简明与外表表现的更为明显。正如杜亚泉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过程中所言的,东方是“静”的文明,西方是“动”的文明。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现今西方的“动”在设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东方文明固有的“静”的因素的影响下反而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2.“千城一面”现象突出
所谓“千城一面”指的是说明了城市不只是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文化个性的贫乏。但凡一个城市能找到一个内部认同点,围绕其做文章,就可能形成城市特色,关键要有文化自信和内部认同感,提升原创能力是对畸形复制能力的有力遏制。当然,“原创”二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长期观察,深切地、紧张地甚至悲剧性地思考的结果。然而,我国城市建设略显浮躁,有些地方根本不愿意给建筑师时间去思量,恨不得三天出设计方案,三个月就把楼盖好,这就很难出好作品。另外,大众的喜好以及一些与城市、建筑本身无关的情绪,越过了专业界限,考验着建筑师的职业操守和价值判断。很多建筑师都有感受,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形式,因为这种形式能够博得甲方的好感,得到领导的认可。建筑的形式成为易耗和标新立异的消费品,比如高度、某个特征等等,建筑的本质在“去精神化”和追求时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设计的原创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变得黯然,建筑师慢慢失去话语权,这种建筑的大规模“生产”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地域和城市的面貌,越来越多城市的特征、乡村的特征消失掉,设计的品位、时尚像时装等消费品般迅速传播,冲击着地域文化和本土特征。
3.地区性特点明显
所谓地区性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城市设计个各有其特点。在江南江南水乡对于城市规划有典型的影响。以周庄为例在进行设计规划过程中此地虽然交通不便但是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周庄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风格因而以传统古镇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城镇规划,虽然有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但是也依附于周庄城市规划,这是南方城镇的规划方式。对于南方的大城市来说基本还是按照西方大城市设计思路来进行其建筑设计虽然有一部分属于中国风的建筑但是其基本城市规划却是以西方设计为主。在北方由于城市规划大部分以西方建筑为主,但是其混杂有苏式建筑风格,典型设计风格就是北京市其中“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风格在,通过环路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在划分城市过程中对于内部的城市建筑则不多做规划其实质还是明清北京城存在的城市结构,新结构套旧结构,旧结构中有胡同新结构中有高楼,双方混杂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个个典型的建筑设计点。摊大饼本身未必是坏事,只要这个饼的质量够高。而即使通过卫星城的建设来分散中心城的人口,也可能因为卫星城和中心城都不断扩张,大饼小饼一起摊,最终变成更大的饼。举个例子,日本东京城市区也是类似于此种规划方式,虽然规划有卫星城,但经过不断发展已经跟中心城区实质上联成一体,只有行政区划的区别。
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1.地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在未来的设计中,地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规划有地域性,规划一方面因地制宜,根据地形设计典型的城市规划,同时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相应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是整体性,整体性就要求建筑设计中体现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相应的指导。
2.更加注重城镇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小城市规划上让小学生发挥大作用,在规划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文化传承。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体现在城市建筑设计上,使城镇建筑更有当地的风格。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认为城市规划决定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反映城市规划,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中重点放在小城镇注重当地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周梦阳.西方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2]杨晓娟.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景观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