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学科研训中心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8-11-27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学科研训中心是由学科领军人、教研员和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构建良好外部支持机制和有序高效的内部运行制度,使学科研训中心这一新型区域教师培训模式具有普惠性、高效性和发展性。利用中心优质教育数字平台把学科研训中心活动辐射成全域统一的教研活动,使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能获得优质的教师教育,学科研训中心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学科研训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数学

中小学教师

  为实现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任[1],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使每个教师都能获得优质的教师教育,这要求教师培训应具有普惠性和广泛性。学生的所有学习都是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要使每节课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教学失误教师只能将其消除在课前的研训中,而不能放在课后的补救上,这要求教师培训应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常态性。教育经验源于对教育的亲身经历,体现了教师培训的实践性。教育实践成功者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这决定了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现有教师培训模式的缺陷

  在我国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但受继续教育经费限制和教师工学矛盾的影响,中小学只能输送少数教师到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专业研修与素养提升,造成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缺乏普惠性。高师培训按事先确定的培训内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这种培训忽视了教师已有的经验、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有的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受编制的影响,年级学科教研员只有1人,研训力量严重不足,基本上是外聘专家授课,培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旨在通过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来自于教学一线。

  相对于高校,他们更容易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不足,使培训更“接地气”;相对于教师进修院校,名师工作室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名师工作室弥补了高校和教师进修院校对教师培训的部分缺陷,但从多年实践来看,名师工作室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名师的标准难以把握。名师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技艺,还应是立德树人的表率,以德立身的楷模,即名师应德艺双馨。可有些名师四处赚取高额课酬,有些名师把自己视为明星,到基层学校开一场讲座需要几千元的出场费,有些名师热衷于有偿补课,他们损坏了名师形象甚至触犯了师德禁令[3]。这样的教师专业水平再高也不配为名师。有些小县竟有几十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数量之多滥用了名师称号,降低了名师标准,使名师工作室名过其实。

  二是政策保障缺失,影响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名师基本上为一线中小学教师,为了晋升职称他(她)在学校必须完成职改部门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名师们在学校已满负荷工作,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名师工作室不是法人研训机构,其开展的示范课、学科讲座不能被职改部门认定为同级示范课、学科讲座,参加工作室活动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也无法出具证明,影响了名师和参加活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传统的“面对面”活动形式影响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活动主要采用“面对面”“人对人”的形式,即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在时间上要求成员、学员只能遵守统一的时间,使活动具有不可重复性;在空间上要求人员集中在确定的场所,这种空间的局限性限制了参训人数与参与范围,使活动失去了教育研究的广泛性、教师培训的普惠性。

  二、学科研训中心构建理念

  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教师专业的发展要求,需要探索新型教师培训模式。本文探索区域教师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即学科研训中心。学科研训中心是由区域学科领军人、教研员和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鲜明的教育教学主张为纽带,集教研、培训、科研于一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科研训中心宗旨是促进学科领军人成为教育家,打造高水平学科研训团队,全面提高区域教师的专业素养,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三、学科研训中心建设方案

  1.人员组成

  学科研训中心由1名领军人和12名团队成员组成。领军人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鲜明的教育教学主张、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成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要由区域学科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学员为区域内所有学科教师。

  2.政策支持

  为调动学科研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成员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中心开展研训工作,教育人社部门要给中心提供政策支撑,适当减轻中心领军人和成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量。规定在任职期内中心领军人和成员可视同班主任工作,领军人教学工作量为学校专任教师的一半,成员为学校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二。中心开展的各项研训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予以成员和学员认定继续教育学分。

  3.组织管理

  中心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同级教师进修院校负责管理。为融合教研员和中心成员的研训力量,教师进修院校聘请中心领军人和成员为兼职教研员,把中心研训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为中心出具示范课、学科讲座、送教下乡等活动证明。中心实行领军人负责制,领军人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主持开展中心日常研训活动。

  4.经费保障

  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中心开展有关教研、培训、科研活动,包括教材解析、教学示范、质检析题、高考研究、试卷命制、平台建设、送培送教、举办讲座、课题研究、观课评课、微课制作、学习考察以及资料费、差旅费等。

  四、学科研训中心工作任务

  中心基于一线教师教学需求、问题困惑及专业发展开展研训活动,为教师授业解惑。这种活动多为教师个人乃至学校教研组无力解决的问题。主要工作任务有教材解析、教学示范、同课异构、同题异说、质检析题、试题命制、高考研究、平台建设、教育科研、学科讲座、观课评课、送教送培、微课制作等。下面以高中数学研训中心为例,介绍几项教师渴盼开展的研训工作。

  1.教材解析

  每周举办一次面向全域教师的教材解析活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知识背后蕴涵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如何用信息技术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对象?……中心成员提早一周进行磨课后,由一主讲人通过中心优质教育数字平台(以下简称中心平台)向区域全体学科教师进行解析。为提高教材解析效果,要求教材解析任务由同年级任教的中心成员负责(中心成员尽可能均衡分布在高中三个年级执教),教材解析内容与教学实际同步,便于教师即学即用,教材解析视频通过中心平台由各校在集备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各校每周安排两节教研活动,第一节为区域网络教研,第二节为校本教研。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

  2.教学示范

  每个中心成员每学期都要上一节面向全域的示范课。中心成员为优秀骨干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课堂驾驭力。他们善于从学生熟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提取教学素材,构建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善于在知识生长点处提出有探索空间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心智,能巧妙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能用信息技术为抽象的认识增添形象的支持。课堂精彩洋溢,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教学的芬芳,为同行树立课堂教学的榜样。

  3.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选择同一课题后,中心成员分两组进行磨课,经过“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再观课—再评课—优化备课……”循环往复的过程。执教的中心成员既是教学展示老师,又是观课评课专家;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这样的磨课让智慧在碰撞中生成,虽是同一课题,但中心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形式组织等方面尽显个人风采。

  4.同题异说

  同题异说是赋予静态题目以生命活力的一种高效的区域教研活动形式。几个中心成员对同一道题目,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解题研究,构建出不同意义的解题策略,呈现出不同的思维分析,演绎出不同的题目变式,提炼出不变的通性通法;研判学生可能会怎么思考,会遇到什么问题,会出现什么思维障碍等等;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解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成员在说题中力求在“题”上体现思维性,在“法”上降低思维度,在“道”上优化思维量,引导教师从就题论题到就题论法再到就题论道。

  5.质检析题

  每年高考复习,省、市、县都要举行几次教学质量检查(或模拟考试),这种质检模拟考试代表着各地对高考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较强的教学诊断功能和较好的复习导向。质检模拟试题中的选择、填空压轴题具有较高的难度,如果小题大做(当解答题做)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如果小题巧做(特殊化、图解等),可能失去试题的教育价值。

  如何抓住试题的关键切入点、灵活思维点、规范表达点、答题得分点、易错易混点?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是什么?试题如何进行变式延伸?考后如何填缺补漏和强化训练?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度解析。质检时效性强,从开考到试卷讲评只要一两天时间,因此质检试题的解析对数学教师是挑战和考验,一个人、一个学校的力量难以完成十几道质检试题的透彻解析。中心为教师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由每个成员负责一道试题,进行“四微”析题,即微教案一份,微视频一个,微课件一份,微练习一份[4]。通过中心平台让全域师生适时共享中心研发的最新教学资源,达到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双提升。

  6.高考研究

  高考是中心研训成效的最直接体现。中心要致力于高考研究,使高考研究成为中心成员的绝活,为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发力。中心努力研究考纲、考题、考情、学情、解法,着力研究三角与向量、数列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六块高考主干。为出精品,每个成员侧重研究一块主干,每块主干由两名中心成员共同研究。

  7.试题命制

  区域期中考、期末考和高三质检的命题通常由同级教师进修院校负责。进修院校一个年级一般只有一个教研员,单人命题易出纰漏,试题质量也无保障。中心可召集中心成员组成命题组,大大提高了命题的质量。经过团队分工与合作,力求试题难易适中,突出数学主干知识、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做到一份试卷既有“低保题”(体现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又有难题,还有原创题,多为改编题,少为陈题。

  8.平台建设

  为解决中心线下现场活动受时空、人数、经费的制约,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建设中心优质教育数字平台,建立学科研训中心微信公众号,把所有线下活动通过平台传播辐射到全域。让每个教师都能在线上参加中心的教材解析、教学示范、同课异构、同题异说、质检析题、高考研究等区域教研活动,让每个班级都能共享中心优质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手机随时随处学习中心的质检析题、高考研究,从而使研训活动具有了普惠性、广泛性、高效性。

  平台建设内容包含教材解析、名师课堂、课例分析、同课异构、同题异说、质检析题、高考频道、网上评课、在线答疑、信息技术、微课制作等。研训中心面向全体教师,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家园。中心为成员搭建了专业发展的精彩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成员彼此尊重、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全力.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1/t20140114_163197.html.

  [4]黄如炎.名师“四微”析题,提升备考效益[J].数学通讯,2017(06).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