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朱自清《春》为例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7-31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逐渐重视。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掌握的水平。所以,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在教学中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本文是在了解“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由此发现问题,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

  1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台湾学者赵镜中曾说:“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①赵镜中先生以“统整课程”为出发点,认为“群文阅读”是在其基础上推广的,即把课程内容的知识和经验,以有意义的方式紧密连结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总结了目前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现状。

  此后,“群文阅读”这一概念,便被广泛推广。倪文锦教授曾在《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一文中也阐述了自己对于群文阅读的理解:“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革新。——与传统的单个文本的阅读相比,群文阅读使阅读对象从一个增加到多个,阅读内容从一元发展到多元,阅读视角从单角度到多角度,阅读方式从一篇一篇的读到一组一组的读,阅读顺序由单一的从头到尾的纵式阅读,发展为既有纵式阅读又有横向联系的网状阅读,读者的思维容量也随着大大扩展,从而促进思维品质得以大幅提升。”①倪文锦教授从阅读方式的革新角度阐述了“群文阅读”的概念,他将群文阅读与单篇式阅读进行对比,表达了这一阅读方式带来的“由一到多”的变化。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群文阅读”这一概念,正在学者们的研究和探讨中不断完善。它最显著的表面特点就是使学生由一篇文本的阅读变成多篇文本的阅读。本文是在最后一种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达到掌握文章的目的,从而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实现阅读的飞跃。

  2群文阅读的研究现状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便被普遍关注的阅读教学方法。它的出现,预示着阅读方式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于阅读方法的尝试,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植根于教材,以每一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整组教学。第二种形式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以课内文章为基础,阅读一些教材外的篇章,以一篇带多篇。第三种形式主要是一册教材的阅读,比较倾向于现在被众多学者所研究的“整本书阅读”的形式。第四种形式是对以上三种形式的深化,即是将被选的文章,以某一主题为标准,展开探讨。发展到这里,已经逐渐贴近现在被研究的群文阅读了。

  自从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群文阅读”这一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相继对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如目前被引用较多的是于泽元的《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阐述了群文阅读的内涵,理念变革以及这一变革的意义。还有一些学者是通过期刊的形式来表述的,比如杨远禄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覃燕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刘敬惠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等,都是从群文阅读的作用,功能以及如何推行实施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群文阅读的观点和看法,指出群文阅读教学法为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速度以及思维能力带来的变化。

  多数人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法是值得深入探究和实行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但是,以上的研究还不能证明这一理论的成熟。群文阅读这一理论还处在一个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的阶段。很多人观察到的只是由单篇向多篇这一表面形式的转变,盲目地在教学中运用实施。很少能够体会到形式背后所带来的深层理念的变革,也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实践。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本文以部编版课文朱自清的《春》为例依次提出了以下三点策略。

  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

  3.1确定群文阅读的篇目

  选择“群文阅读”的篇目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方面是以单元为单位来确定篇目。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如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四篇课文。教师可以从这四篇文章中选择议题进行群文阅读。另一方面是以学生感兴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篇目。

  《春》这篇课文,属于散文诗,同学们对这一体裁的接触并不多。但教师可以植根于学生们喜爱的网络出发,吩咐学生们搜集一下近来在网上出现的较火热的散文诗,进而学习这一体裁。例如,教师可以把《春》《热爱生命》《一棵开花的树》这组散文诗作为群文阅读的篇目。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自主选择文章,以“文题”或“文体”为主体进行群文阅读。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春”相关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学过的或是没学过的散文进行群文阅读,分析不同文章中散文的语言特点。

  但是,提到“春”这个词,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春季到来时,不同地域的春所呈现的景象是不同的。所以,本课将采用最后一种方式,选择与“春”相关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篇目。将朱自清的江南的《春》、林斤澜的北国的《春风》、刘大杰的《成都的春天》为一组课文进行群文阅读。

  3.2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为平行式和上下行式。平行式主要是说“文章的重要程度基本一致或者可以忽略不计。”②上下行式是“一种‘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要求多篇文章围绕一篇重点文章展开。”②本文主要采用上下行式,以《春》作为中心文章来精讲,其他两篇文章略讲。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文章的导入部分。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些东西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文章实施的大体过程。《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所描写的本是江南的春天,对于其他地方的孩子来讲,这可能是他们从未感受过的春。本文以体会“不同风格的春”为议题展开群文阅读。学生通过预习,对于春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朱自清的课文里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春季?由此引出文章中的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学生主要感受诗人运用独有的语言对于春景的细致描绘,对江南的春景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如一般人对于春天的感情并没有那么细腻,就说草绿了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感受到或者观察到。但是,如果将它写成文章,我们就很难写成朱自清这样:“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用“偷偷地”、“钻”这样的词语,很明显地让人们感受到春的到来是发生在人们的不经意之间,一不注意,草就已经出来了。

  这样的春天,是那么的美,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她的美好。但春天除了朱自清所描绘的样子,还可能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两位作者所描绘的春。大家总结一下,在林斤澜和刘大杰的笔下春是什么样子的?林斤澜认为,北方的春天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春风,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带着一种苍劲的气势,像针扎一样吹打着人们的脸庞。它与江南的那种委婉的风不同,这是一种粗犷的美。而刘大杰所描写的成都的春天,主要以花为主,这是一个鲜花盛开,令人悠然的春季。最后,是总结部分。请同学们将三个地方的春进行对比,它们有哪些不同?

  由此,学生知道不同地域的春景是不一样的,春花、春草、春风、人们的活动都各有不同。从而学生的视野会豁然开朗,本次群文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3阅读成果的多样化展示

  群文阅读与传统的单篇精讲模式不同。学生虽然对它有着较高的阅读兴趣,但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章掌握的具体情况,开展“阅读展示”课。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群文阅读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春的理解复述三篇文章的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二是教师可以设置“读后感”这一环节。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北国的春、西南的春与江南的春的不同,组织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收获写出来。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习本课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热爱生活,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三是作业设置部分,正所谓“读写不分家”,阅读优美的篇章是为了写出优美的作品。虽然不同地域的春季有所不同,但每一个春在作者们的笔下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去写作,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的不同季节,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

  注释

  ①鞠红秋.关于初中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华少年,2016(10).

  ②刘敬惠.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8).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

  [2]李庆忠.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4(11).

  [3]王敏.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4]杨远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J].课外语文,2016(9).

  [5]覃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J].广西教育,2016.[6]吴双.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建设[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