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8-10-23所属栏目:综合论文
摘要:对襄阳市格兰坪村目前的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茶文化精神为设计概念,对其景观进行更新设计,力图实现城乡旅游融合,实现更好的旅游经济价值。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土景观,茶文化,景观规划
2005年8月,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上发表了评论,提出了“两山理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5年,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承载了人类的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景观实体、乡村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乡土元素的提取,运用乡村材质,融合现代设计,遵循“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四宜原则,延续乡村肌理,挖掘潜在的景观资源,自然景观有山河、地貌、森林、动植物、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文化景观有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服饰等,将这些景观元素纳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2017年10月~12月,笔者在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领导指导下,参与了襄阳市格兰坪村“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工作,结合格兰坪村现状,利用乡土材料,融合现代元素,进行了延续乡村肌理设计,试图打造山水意象乡村景观。
1襄阳市格兰坪村概括
格兰坪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店垭镇,村域面积8.5km2,其中耕地面积1089亩。四周青山环抱,中呈盆形地带,六条山沟和一条小河把一个村落分成九个自然村。村境内最高点香龙观顶峰海拔949.5m,最低点泾河湾河道360m。格兰坪村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村组户都有茶园,茶园面积已达到4000多亩,户平10亩以上,人平4亩以上,茶叶是该村支柱产业之一。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延续着古老劳作方式,使用传统的农耕器具,保留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动号子。旅游资源富集,境内有“九进楚王城”遗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自然人文景观有珠虹峡、穿山大溶洞、狮子口、青龙寨、歪尖山、凤凰山、梨祖山、老龙洞、香龙观。乡土植物有茶叶、油菜花、杜鹃花、兰草花、竹笋等。
2格兰坪村景观建成现状
2.1空间分析
格兰坪村四周是青山,中间是小盆地,呈带状空间。基址内主要为田地,多为开敞空间,周围没有遮挡的区域;大片的茶田周边种植少数乔木,田间缺少休息场所。空间之间的过渡略显单调、生硬。
2.2功能分析
基址60%的区域种植茶叶。小部分区域种植水稻和蔬菜,因季节变换,呈现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营造出多样的景观效果。村委会位于基址北边,区域被山体植物包围,到达此处需转弯上坡。村民居住区分散布置,没有规律,房屋大小、外墙立面也不一样。石林观赏区内天然形成的石头错落有致,与茶田和居住区都有交集,但石头之间没有植被作为过渡,有些生硬。水体观贯穿东西,水上娱乐设施有钓鱼岛、农家乐。
2.3交通分析
基址的主出入口位于北边通往镇上小道上,人行道和车行道没有分离,道路不宽敞。景区入口到场地要走下坡,台阶少,路面窄,坡度陡。交通线路没有很好围绕功能分区和景观节点修建。
2.4植被分析
基址内有2800年的古栎树,大部分植被为茶树,属于常绿灌木,茶田间只种有少部分常绿乔木加以装饰,季相变化不明显。只有小乔木和灌木的搭配,空间层次难以表现。
3格兰坪村乡土景观改造设计理念
3.1设计目的
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突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感受“乡风、乡俗、乡情、乡声、乡味”,感悟“乡恋、乡思、乡念”。
3.2设计原则
一是生态性设计原则,充分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将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经济作物和生态保护融合到一起。二是观赏性设计原则,结合基址的地形条件,将基址进行梯田式呈现,给观赏者以视觉冲击。三是休闲性原则,将茶文化充分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赏茶、品茶、悟茶,涤荡心灵,陶冶情趣。四是乡土特色原则,结合襄阳本土文化,格栏坪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条件,展示了乡村丰厚的肌理,用乡土材质营造乡土景观。
3.3设计概念
中华茶道精神中的精髓为四个字:“清”“敬”“怡”“真”。格兰坪主要以茶农业为主,以茶文化为主体,规划设计其基址上,再造茶景观文化,感受乡土之美。如“清”,城里人离开都市,回归乡土,放慢脚步,放下工作。“敬”开展一些关于茶的互动,如采茶、制茶、泡茶等,体味自然的馈赠和辛劳的人民。“怡”,如品茶、听风、看花、静坐、读书、论道。“真”,如回归乡村,品味乡村,记住乡愁。
3.4乡土景观材料的运用
格兰坪村村里配套建设了图书室、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及以数十家农家乐和农业产业园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娱乐场所,村容村貌美观整洁,原始生态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相映成趣。乡土景观材料有鹅卵石、黄土、乡土植物等;还有一些当地人日常使用的石磨、谷扇等,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和地方特色(见表1)。
4格兰坪村乡土景观改造具体设计
4.1平面总图
格兰坪村“美丽乡村”更新规划设计以北部的一个通道为主要出入口。规划设计共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分区,即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休闲聚集区,农业景观区,分别设有采茶坊、历史馆、石林、歇亭、祈福庙、茶坊、DIY茶坊、取水风车、下沉文娱广场、彩色菜田等景点。
4.2功能规划
农业生产区,主要从事种植兼养殖生产活动,注意物种多样性、适用性,兼顾季相,增加观赏性。生活居住区,结合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依照其风格,利用乡土材质,进行仿古改造和修缮既利于当地居民生活,又保存历史风貌。休闲聚集区,打造茶文化为主体,兼顾利用乡土山水、绿色植被、蜿蜒小河,开展攀山、赏景、戏水等休闲体验项目。农业景观区,以改造或仿照梯田模式的茶园为主体,开发茶文化主题观光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4.3景观节点
1)历史馆。格兰坪位属襄阳,乃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比楚文化更早的先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有上古时代祝融和东皇太一的神话传说。改造现有闲置民居,开设历史馆,将格兰坪及周边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展现其中,让游人在体验完采茶、制茶等活动后静下心来,感受中华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2)茶坊。茶馆按传统茶叶制备工艺,分晒青、凉青、摇青、筛青区,炒青、揉捻、焙干、挑梗区,烧水、制茶区、品茶区,聘请当地专业人士进行制备和指导游客操作。游客将自己亲自做的茶叶泡于其中,既可品味劳作和茶水之甜美,更是茶道精神中以茶交友、以茶互动“和”的表达。茶坊旁边还设有戏台,游人还可坐于戏台之下,品茶、听当地戏曲、说书。
3)登山亭。契合当地文化,在山顶构筑,游人需要爬山到达此处,站在高点可以俯看群山,体会远离闹市,宁静致远,清心清寂的生活。
4)歇亭。采用古典式木亭,稍有破旧的处理,设立在茶田之中,既可以给游客提供休息依靠的场所,同样在景观上添加了小品,丰富画面,使景观视觉更加协调。稍微破旧的处理,更能让人感受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田园生活。站在歇亭望去,更有“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的景观效果。
5)文娱下沉广场。格兰坪场地内部是两个山体之间的连接过渡段,在茶田之间设计一个偏现代化的下沉广场。坐凳结合台阶形成下沉,村内开设的各种茶事活动都可在广场内的舞台进行,体现茶道精神“和”之道,深化主题。广场作下沉处理为的是通过垂直效果来分割功能和空间,台阶用绿草和木凳结合,绿草和茶田为软质铺装,广场用青砖为硬质铺装,相辅相成。
5结语
在“美丽乡村”乡土景观规划设计中,一是要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充分调查、认识和挖掘当地的乡村景观诸如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农业景观、生产景观要素,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合理开发利用。二是要紧紧围绕乡土、传统、生态、田园等核心要素,规划和供给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美好景观,让城里人突破旧角色、体验新场景。三是坚持使用乡土材料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将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有机的组织到乡村景观营造上,使乡村景观空间层次更加分明、肌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周咏南,应建勇,毛传来.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考察纪实[N].2015-05-2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3]徐文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