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7-08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环境统计学是环境科学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云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类专业187名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回答问题的态度、做作业的态度、授课内容的难易状况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等。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环境统计学的学习态度有3种,分别是依赖型、刻苦钻研型和交往型;面对教师的课堂提问,70%的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但是不想积极回答,只有19%的学生愿意积极回答问题;大约81%的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交流完成作业;91%的学生认为章节之间连贯性很强,缺课对后续学习影响较大;36%的学生习惯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方式;32%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针对这样的现状,建议通过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授课内容做到“化难为易”,授课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统计学,教学改革,学习态度,作业态度,教学方式
环境统计学是我校环境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2个,近期目标为服务学生毕业实习,包括了实习时期的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获得、分析和处理以及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直至得出试验结论[1]。
长期目标是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想要寻找大量数据背后存在的实质,仍然需要借助统计学的知识[2-3]。对于继续深造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同学,环境统计学是科学研究中的有力工具,能够辅助科研正确而顺利地进行,也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使用数据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内源动力不足,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学生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偏难,把环境统计学当成一门数学来学习等[4]。
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理论性强,统计概念枯燥难懂,公式繁杂,和其它专业课共通的地方少,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5]。环境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跟着教师设定的步骤记知识”,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6]。鉴于现存的这些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多年从事环境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2015级环境科学、2015级环境工程、2015级生态学和2016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共1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学生学习环境统计学的学习态度、上课回答问题的态度、做作业的态度、授课内容的难易状况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以及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并且对出现问题的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可以改善教师授课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针对环境统计学课程的调查和教学改革研究,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针对环境统计学教学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5个问题:第一,学生学习环境统计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第二,学生对于课堂教师提问的态度;第三,学生课后做作业的态度;第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难易度以及逻辑连贯性的认识;第五,学生对于授课方式的要求[7]。
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第一,学生学习环境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第二,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认真思考,不在乎是否能回答出来或者回答的对错;第三,学生不愿意做作业;第四,学生不太重视环境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因此不在乎是否缺课;第五,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也不希望花费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复习。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学校2015级环境科学、2015级环境生态学、2015级生态学和2016级环境科学共18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0人,女生87人,年龄在19~23岁之间,已学习过高等数学课程。2017年12月11—15日进行了随堂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87份,收回调查问卷187份。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例如一份问卷中某个题目选择两个及两个以上答案的,对该问卷中的该题进行废弃处理,该问卷中的其他只选择了一个答案的题目仍然是有效的。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
来上环境统计学课程的心情,14%的学生感受到“心情愉快”,这一部分学生属于愿意来上课,也听得懂,喜欢上这门课,因此会感觉开心。有39%的学生感觉“比较愉快”,这一部分学生也属于听懂并且上进心比较强的那一部分,但是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稍显吃力。“不太愉快”的学生占到10%,说明这部分不喜欢来上课,可能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缺乏学习动力。
另外有37%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这属于内心比较矛盾的一部分,一方面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想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学习起来有困难,感受不到学会或者学到新的内容带来的成就感。学生是否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这个题目中,有21%的学生选择“担心”,这些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希望课堂上可以表现得好一点。
51%的学生“有些担心”,19%的学生“不担心”,9%的学生“丝毫不担心”。这说明授课教师并没有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这也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就是学习是否努力受教师的影响不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58%的学生选择“为了将来实现自我的需要”,8%的学生选择“为了自尊和归属感的需要”,27%的学生选择“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7%的学生选择“为了家长的要求”。
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学习的目的。在谈及学习环境统计学的作用的时候,大部分学生(64%)了解到可以用它来分析数据,并且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环境统计学是一个极其有用的工具。17%的学生目标锁定在了写毕业论文上,当然这也是学习环境统计学的短期目标。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了事,选择“为了修够学分”,这部分学生占7%。还有12%的学生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在涉及到环境统计学学习态度时,91%的学生选择“基本还努力”,但不是很主动,这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现状,未摆脱中学学习习惯,习惯在教师给予的压力下学习,需要教师去布置任务,检查任务,而不是自己主动学习。仅有6%的学生“学习很努力”,这也跟学生的现状很贴近。没有学生认为“学习无用,将来靠父母”,这点说明学生很清楚并且决心未来要靠自己,没有人想要将来做“啃老族”。
(二)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态度
课堂上对于教师提问的态度,19%的学生能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并敢于表达自己”;51%的学生能“积极思考,但是不想积极回答,只是关注同学的回答”。22%的学生表示“无法回答,只是被动地等待和倾听”;8%的学生采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课堂上对于教师提问出现错误的态度,89%的学生认为“会不会无所谓,相信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理解”;有10%的学生“担心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失去老师的关注”;仅有1%的学生“担心丢面子,自己感到很自责,并且不能原谅自己”。
(三)学生的作业态度
大多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是“做题之前先看书上当天所学的相关内容,再写作业”(51%),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学习习惯;22%的学生能够“做完作业,并且留出较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问题”;16%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及时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另外有11%的学生“只做容易的作业,难的作业留待任课教师讲解”。
大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他们认为在遇到作业问题的时候,主要是“向同学请教解决”(74%);“通过自己冥思苦想,翻书查资料解决”的有15%的学生;“决定与任课老师讨论解决”的占7%;而采取“不解决”方式的学生占4%。假如学生在上课时有厌倦情绪,那么厌倦情绪的来源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55%);也有些学生是因为“听不懂”(46%),这跟这门课程的内容偏难有关系,再加上学生无心上学,就会造成课程向前推进的困难;有16%的学生认为“课外资料多,课外作业多”。
(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连贯性的认识
有45%的学生认为“即便没有过硬的数学基础,也不影响学习环境统计学”;55%的学生认为“没有过硬的数学基础,学习环境统计学是困难的”;50.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多”,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认为“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很多”。
环境统计学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和特征数的计算”,涉及比较多的是概念和名词,有27%的学生认为“学习起来有困难”;73%的学生认为“不难学习”;对于“概率分布”这一基础章节,3%的学生认为有难度;46%的学生认为“方差分析”这一章学习起来困难;30%的学生认为“相关与回归分析”这章学习起来困难;22%的学生认为“统计推断”这章学习起来困难;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每一章都很困难。教学内容上,章节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有较清晰的逻辑性和递进关系。31%认为“一旦缺课就会严重影响到课程下一部分的学习”;60%的学生认为“缺课会影响到课程下一部分的学习”;9%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缺课一次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
(五)学生对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当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选择时,36%学生还是较惯性地选择了“教师为主讲授”的方式;32%的学生希望听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案例。涉及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积极性都不高,比如有17%的学生认可“学生讨论式”的教学方式;15%的学生觉得“学生提前预习,课上提问题,老师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不错。
三、讨论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个人对学习以及学习的相关情境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着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8]。聂焱[9]把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总结为两种情况,一种认为,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较多,学习态度不端正,完成作业不积极,被动应试等现状,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但也不是特别糟糕,有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对环境统计学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表现的和聂焱总结的一致,两种学习态度都有,并且还有一些学习态度特别好的学生,是班级里正能量的来源。
(二)学生的课堂态度
大学生环境统计学课堂上的态度,对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反应,都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有这个学习阶段的学习风格[10]。对于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不想回答问题,并且也不在乎不会回答问题或者回答错误。因此学生的这样的课堂态度,势必造成课堂氛围不好,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三)学生的作业态度
环境统计学的作业是基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评价自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吴亚娟等[11]把大学生处理对待高等数学作业归类为3种不同的态度,分别是依赖性、刻苦钻研型和交往型。对于环境统计学作业,学生的态度也可以分为这几类。
15%的学生属于刻苦钻研型,这一类学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对自身要求较高,学习完全不依赖教师,学习主动性极高。这类学生学习中不满足课本内容,还会结合专业领域,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能够充分利用作业讲解、作业订正反馈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地发挥作业的功效。这部分学生的环境统计学课程学习会感觉愉快轻松。
大约81%的学生作业态度属于交往型,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并且需要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关心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习上的问题愿意找老师解决,也愿意和同学交流。但在自身的付出与努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大约4%的学生属于依赖型,这类学生对环境统计学的作业认识不全面,保持中学做作业的习惯,认为完成作业就行,等着老师批改就好,他们未能进行作业完成情况的跟踪和进一步的管理,所以丧失很多好的学习契机,学习效果很差。
(四)教学内容
环境统计学教学内容涉及到较多数学知识,相比其他专业课偏难,而且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逻辑递进性,这在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中也体现了出来。授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特意减少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内容,力求把环境统计学和专业知识连接起来,把这门课程的地位定位为数据统计的工具,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试验资料特征数的计算,73%的学生都认为是不难学习的。概率分布、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分析这几个统计分析方法的章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难学。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使得91%的学生都认为缺课一次会对后期的课程学习影响很大。
(五)教学方式
从调查问卷反映的结果来看,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有一定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同时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讲授为主”,适用于概念较多,公式较多,原理性较强的章节。“学生讨论式”,适用于理论性不强,专业术语不多,学起来容易的章节。“学生提前预习,课上通过向教师提问题”的教学方式,适用于教师已经讲解过原理,并且讲解了部分数据分析类型,下一次上课继续讲解,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案例式”教学,适用于学习统计分析方法的时候,把专业相关的环境监测或者环境试验和调查的数据拿到课堂上,对于具体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总体做出推断[12]。
四、结束语
学生在环境统计学课程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教学改革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不能积极思考并且回答,建议通过加强专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满足学生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效果。教师的授课内容要“化难为易”,增加案例教学。通过环境统计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授课效果,并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金福,洪伟,吴承祯,等.资源环境类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3):47.DOI:10.3969/j.issn.1002-1981.2010.03.013.
[2]黄小艳.大数据环境下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248.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78.
[3]黄介武.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235.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4.22.235.
[4]刘旭华,田英,陈薇.对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7):76.DOI:10.13839/j.cnki.hae.2010.07.004.
[5]杨婵.高职院校环境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4(5):197.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55.
[6]李君.对高校统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2):699.
[7]王运武,杨曼.从高校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透视课堂教学创新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65.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6.008.
[8]邹为民.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9):34.
[9]聂焱.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贵州大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5,7(4):63.DOI:10.15958/j.cnki.jywhlt.2015.04.012.
[10]胡仁东,刘静.场域论视角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1.
[11]吴亚娟,朱晓欣.对高等数学作业系统的多元统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1):69.
[12]温璐,贾志斌,王立新,等.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5):15.DOI:10.3969/j.issn.2095-3437.2016.05.006.